恋爱有三种境界:一见钟情、两情相悦和白头偕老。你需要一见钟情很多人,两情相悦一些人,然后才会白头偕老一个人。

但是最糟糕的方式莫过于:年轻的时候,你遇见谁都想白头偕老;年老的时候,你还是看到谁都一见钟情。

生命是旅途,我们的眼界就好像探照灯,我们永远只能看到现在所处位置100米范围之内的东西。100米开外的地方我们能只能听到很多传奇和故事,所以,在视野范围内,精细地计划;听说的范围内,有大方向的规划;连听都没有听过的地方,我们需要的是相信。

成功

成功从来都是少数人的游戏。社会会先给我们定义“成功”(一个到达才允许幸福的资格),然后狞笑着让我们参与一场永远只有少数人笑、多数人哭的游戏,

在过程中我们很听话地长成一群有脑无心的人,就像北京大学徐凯文教授说的那样,我们罹患一种“空心病”。这是一群有逻辑没情感,讲高度不讲尊重的人。

我们成长为别人要求的样子,并以此为荣。就这样,我们把自己弄丢了。

那我们该如何在追寻成功的过程中保持自我呢?记住:有意思比有意义更加重要!

心理学家斯蒂格把生命的意义划分为两个维度

  1. 意义拥有:你能感受到自己的生命拥有什么意义,清楚自己在追寻什么
  2. 意义追求:你还在思考和探索:我的生命还有什么意义?我到底该追寻什么?我过成这样是天降大任于斯人,还是拿了个倒霉剧本?

前者支撑当下,后者拓展未来;一个走心,一个走脑,但哲学家、喜剧大师好像都不太快乐,因为追求意义是非常浪费幸福感的事情

就像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说:”人的行为是为了享乐“;弗洛伊德认为,”人被驱动,是因为潜意识里有生本能和死本能“

也就是说,人的动机来自自己也不懂的本能和潜意识。毕竟关于”人为什么做他们所做的事儿?”这个问题已经折磨了哲学家、思想家2000多年了。命运将我们丢到不同境地,接受自己拥有的,追寻自己想要的,做好自己能做的,这就是最好的意义,即使这个意义看上去没有那么“有意义”也没有关系。

目前最主流的心理学理论认为:人之所以为人,除了满足基本的生理需求,还有独特的心理需求。

我们将其分为内部和外部动机:

  1. 内部动机:即自主感、胜任感和归属感。也就是能做什么?做的好么?喜欢做么?这三种感受越强,事情就越有意义,我们内部的自我驱动力就越强
  2. 外部动机: 为了收入、别人夸奖,社会地位等等而做的行为

当我们的内部动机越多,我们的表现和创造力就会越好,也越容易成功

讲到这里,我们不得不说一说我们总是混淆的两个概念:一个是价值,一个是价格。一件事情有价值,也有价格,价值来自自我系统,价格来自社会系统。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莫过于让“价格”帮我们做了“价值”判断。价值的世界是多维的,但是价格的世界只有一维。

在很多时候,价格和价值不总是对等的:贵的饭店,菜不一定好吃;有钱的男人不一定适合你;名牌的衣服不一定好看。关键是适合你的内心。你要清楚地知道,你要什么价值。

聪明人根据价值选择合适的价格,蠢人通过价值选择不合理的价格。最糟糕的是一群有脑无心的人,他们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价值,于是他们只好按照价格来判断价值

那我们如何识别我们现在正在做的事情对我们而言是有意思还是有意义呢?

  1. 在毫无压力的时候,我也愿意这么选择么?
  2. 如果需要付出代价,我愿意么?
  3. 我喜欢和这个领域的人待在一起么?

与其在等待中枯萎,不如在行动中绽放

人生就像爬山,在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之前你要做的就是先搞定与自己目之所及的那座山,在山顶你会看见下一个山头和路,凭着“有意思“一个个地把你关心的事儿做到极致,你会走到想象不到的高处。

就像你去问一个登山者:你为什么要爬山?他会说,因为山就在那里,有以下三个步骤来帮助我们启动:

  1. 在开始之前,别想太详细的计划。我们的潜意识就像一只猫,自己的“大计划”会把它吓跑,计划要定小一点,小到不能再小,小到你能完全自主,小到你毫不费力掌控,因为老天不是要你一下成功,只是要你尝试,
  2. 不要等待:等待最好的道歉时机,让你失去过朋友;等待最好的表白机会,让你失去过爱情;等待最好的状态会让你连尝试的机会都没有。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开始,你不妨试试一个坏的开始。就像丘吉尔不敢画画,直到女画家在他的画布上泼了一盘颜料导致画布乱七八糟,这时丘吉尔才敢放松下来拿笔作画,从此打开了心门,所以坏的开始至少等于成功的三分之一
  3. 要坚持,有时会做很久,久到老天愿意奖励你点儿什么,要相信自己的潜能,它就像你的咨询顾问,如果一开始你信任它,它就会越来越努力,为你做越来越多的事情;如果一开始就不信任它,而去依赖其他东西,它就会慢慢地远离你,在你需要用它的时候,它也不会来

在坚持的同时我们要学会识别,因为坚持也不一定是好事,这里我们引用泰戈尔的诗词:“如果你因失去太阳而流泪,那么你也将失去群星了

一件事情的价值,不取决于它在当下的价值,而取决与在未来中的价值,这就叫做未来价值,如果一份工作、专业或者感情,已经确定不是我们想要的,最佳的答案就是用尽全力,用最快的速度放弃,就像去电影院你花了50块钱买了一场不好看的电影,你又为了50块硬生生地看完这场电影,也就是为了损失而追加成本,最后只会赔了夫人又折兵,血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