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正在准备视频稿子的时候,突然看到了以前的一段话:

给想听谎言的人讲谎言,你就会发财 给想听只真话的人讲真话,你只能谋生 给想听谎言的人讲真相,你就会破产

以上三句话,尤其是在互联网上显得尤为突出。大家有没有发现,在Youtube上什么内容久经不衰,不管拍的有多烂,都会有人去看:

教你如何赚钱的视频

这种类型的视频虽然不可能太过于火热,但是它的基础流量一定不会太差,我相信我们在人生的某个阶段都幻想过暴富,赚很多的钱,如何潇洒,享受生活。所以这种类型的视频有时候明知道是在胡扯,又或是一场精心准备的骗局,也会忍不住点进去瞄两眼。

给想听谎言的人讲谎言,你就会发财

这里给大家举一个非常厉害的例子,我也非常佩服,时间背景是在人工智能技术刚出现不久,差不多23年的时候,在中国诞生了一位“AI教父”,他给自己编造了一个身份,清华人工智能博士,参与众多AI项目研究,然后开始不间断地在网上售卖自己的AI课程。

但老实说,他的AI课程,就只是简单地介绍市面上的各种AI工具,教你如何使用它,并且都是非常浅层的教学。可以说就是浅到告诉你”你可以在这个对话框中询问任何你想问的问题“,在往深一点的就是可以让GPT扮演一个你指定的角色,例如作家、律师、翻译官等等来协助自己的工作,但他表现出来的,就好像这些东西都是属于他的,他研发出来的。

他为了你能使用上AI,煞费苦心地做了套壳,通俗说就是只是做了一个网页,修改了一下样式换了名字,其AI功能的实现就是通过API调用例如ChatGPT等各大主流大模型的能力。这还不算什么,他将AI中的“Token”号称为“算力”,在卖课的时候就说送你一百万的算力,听起来给人的感觉是“这个人真好,我捡到了大便宜”。

在课程的最后几节课,按照课程的一贯规律,肯定是需要给大家一些交代,那么他就安排了项目实战,无非就是利用GPT生成内容,生图AI做图片,然后融合到一起做成动态漫画,又或是一些其他的简单的AI实战。

难道清华人工智能的博士的脑子中只有这么点东西,难道不用讲讲AI的底层实现原理,例如各种算法架构、深度学习、机器学习等等?

但他有一点做的非常棒,那就是不断暗示大家,你购买了他的课,你就会学会使用AI,工作效率提升百倍,能够靠着AI来完成人生的第一桶金致富。在这种心理的不断暗示下,猜猜他的销售战绩,一年时间卖了25万套课,销售额约为5,000万元

后来,在2024年的2月,他的课程因为质量问题和营销手段引发争议,导致课程被下架,个人账号被禁止关注。

🤥
有趣的是,在当时AI炙手可热的风口上,他被冠以“中国的AI教父”的称号,被网友戏称为“穷人的收割机”。他的名气一度超过了OpenAI的创始人萨姆·阿尔特曼(Sam Altman),甚至有人调侃说“没有他,就没有中国的AI”。

媒体市场的谎言

随着媒体这个行业对于普通人的加入门槛越来越低,也就是说媒体行业逐渐从国家掌控的变为市场化,那么媒体机构将更加倾向于发布能够吸引流量的内容,娱乐新闻、夸张的标题等。甚至还有一些媒体为了追求点击率,不惜发布未经审核的虚假新闻。

就像我们在浏览互联网时看见的有些标题党一样,深度报道和调查新闻的流量远远不如娱乐新闻和猎奇标题吸引人。

坚持新闻真实可客观性的记者会逐渐发现他们的作品只有少量愿意看到真相的观众的观看,但很少的点击率会让他们的付出与收获完全不成正比,只能勉强维持温饱,市场的劣币驱逐良币,让这帮好的媒体人也渐渐开始往大家所关注的方向走,逐渐变成哪里有流量,文章就怎么写。

信息的谎言

现在的互联网技术已经非常厉害了,这里不得不聊一聊字节跳动,也就是tiktok、抖音、今日头条的公司,这家公司是以算法为王的,他们推出的第一款产品,今日头条,能够根据用户的兴趣和偏好进行精准推送,做到“千人千面”。在这样的算法机制下,用户长期接收到的都是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逐渐被局限在一个封闭的信息环境中,从而形成了信息茧房。

第二款现象级的产品就是娱乐向的抖音了,完全去掉了传统的视频网站形态,而是采用上下滑动的形式,其内核也是推荐机制,让用户一直沉浸在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中,不断刺激多巴胺,从而抢占更多的用户碎片化的注意力时间。

这种机制在抖音后续推出的电商机制中也存在,从而引发了电商界的大变革,从原来的“人找货”变成了“货找人”,让人们沉浸在内容中的同时,被内容中的产品种草、刺激,从而产生购买,这也让他们实现了更多的销售额增长。

我在这种模式下的确也购买了很多我当时并不需要的东西,例如:钢琴、投影仪、摄像机、手表、耳机等等,在无形中的确增加了很大的财务负担。

🤯
我在去年7月份搬新家的时候才发现,原来我的东西这么多了,在收拾物品的时候才发现很多东西都是收在柜子里,或是扔在杂物间,连我的钢琴上面都布满了厚厚的灰尘,买回来我就仅仅弹了2次,一切都是当时的兴趣和冲动使然。

太多人在接受信息的时候错误地把情绪当成了意见;把偏见当成了道理;把故事当成了真相

结尾

最后,回到最初的那三句话,这似乎也是这个社会的真相:

给想听谎言的人讲谎言,你就会发财
给想听只真话的人讲真话,你只能谋生
给想听谎言的人讲真相,你就会破产

在这个充斥着信息和诱惑的时代,无论是媒体、商家还是自媒体,都在用各种方式吸引我们的注意力,有时候,我们明知道某些内容并不真实,还是在逻辑中自我说服着自己往下走。

信息茧房的存在,让我们逐渐远离了真实的世界,被算法引导着走向一个个定制的幻境。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能会迷失自我,忘记了最初的追求。

以上,就是本期文章的全部内容,我是MadsGOGO,分享提高个人生产力和能力的实用知识,希望今天的分享能给你带来一些思考。如果你也有类似的经历或感悟,欢迎在评论区与我交流,我们下一期内容再见~拜拜~